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061566580623642&wfr=spider&for=pc"國民顏值發布時間:07-1309:02醫療美容就醫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師,自覺抵制非醫療機構和非醫師的醫療美容服務,自覺抵制假冒偽劣、“三無產品”或來源不明的醫療美容藥品和醫療器械,發現違法行為及時舉報。原文來自 青年報 |>>>現象打針整形最受歡迎 就醫者說“會上癮”昨天上午,盡管申城剛剛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但是在黃浦區的一家醫美醫療機構內,前來進行咨詢和醫療美容的就醫者絡繹不絕,整個大堂接待室里座無虛席,其中以年輕女性為多。“這些年來,來進行醫療美容的就醫者逐年增多,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會出現一個暑期小高峰。”該醫院負責人介紹,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醫療美容就醫者人數出現大幅度反彈。自今年6月底以來,每天的醫療美容手術都排滿。不少大學生為了能在面試中給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不惜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前來整形,其中不乏研究生;還有一些中年人也因為害怕被減薪或下崗,而紛紛選擇除皺手術以保持職場競爭力。“我的臉太大了,總是不上照。”為了能讓自己更加自信些,20多歲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女生小張也加入了醫療美容的隊伍——注射肉毒桿菌素瘦臉。在小張看來,姣好的容貌會影響到之后的職業人生。她所在班級的好幾個同學都去醫療美容了,其中不乏男同學。小張是在媽媽黃女士的陪同下一起來醫院的。黃女士告訴記者:“本來我和她爸爸都堅決反對整形,后來看到,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在打這個針,想想不是動刀子,也就接受了。現在工作挺難找,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首先考慮的就是長相,其次才是工作能力,我希望孩子能增加些自信,明年找份好的工作。”據觀察,在醫療美容中,打瘦臉針等這些“微整形”項目最受就醫者青睞。此外,選擇做雙眼皮、隆鼻,改臉形和吸脂減肥也很熱門。但是,這些微整形項目往往只能持續一段時間。比如注射肉毒桿菌素瘦臉后,治療效果會慢慢消失,這時如果要獲得原先的療效,便必須接受再一次的注射。很多人在注射后會產生“打針依賴”。在長寧區的一家醫美機構,記者遇到了90后小王。她已經不記得自己是第幾次前來醫院接受醫療美容了。“我一開始內心并不接受認可醫療美容這個東西,可身邊的小姐妹都在嘗試微整,有些效果的確不錯,我也希望自己永遠停留在18歲。”身邊的“成功”案例,讓她逐漸心動。3年前,小王終于邁出了微整第一步——注射玻尿酸。小王告訴記者,注射一針1000多元,但并非打了一針就恒久不變,效果只能維持幾個月,現在基本上是半年就會去打一次。“真的會讓人上癮,我完全停不下來了。”小王說,變得“美麗”之后,她再也不能接受之前自己的樣子,覺得哪里不夠完美就想去整一下。這兩年來,小王的醫療美容項目也開始“擴容”,從注射玻尿酸,到假體隆鼻、開雙眼皮、雕塑下巴等。前前后后,小王在這里花了10萬元以上。據觀察,像小王這樣的年輕人很多,他們寧愿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用于醫療美容,只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美。>>>問題 打針麻醉隨心所欲 醫美市場亂相頻生醫美市場其實看著很美,但“暗坑”很多,一不小心就容易“著了道”。愛美的張女士在某電商平臺看到“菲洛嘉注射,讓你的皮膚像嬰兒般細嫩光滑”的宣傳廣告,便前往某醫療美容醫院進行咨詢。現場接待人員向她介紹該產品可以達到補水、美白、嫩膚的功效,張女士心動后立即付款,接受了菲洛嘉注射。菲洛嘉是一款獲得了妝字號批文的產品,實為化妝品,不可作為藥品向人體進行直接注射。目前,該案件已移交藥品監管部門查處。市衛監建議就醫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主動向醫務人員核實相關藥品、醫療器械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并依據所標明的適應癥使用。除了“美白針”,還有所謂的“溶脂針”,同樣在我國沒有正式批準,不是合法的醫美項目,正規守法的醫美機構和醫生是不會給就醫者注射溶脂針的。王醫生是某醫院的一名麻醉醫生,他在其注冊的醫院為患者進行手術后,將剩余的麻醉藥品帶出,到一家未核準設置麻醉科的醫療美容機構為患者馬女士進行抽脂。馬女士在術中發生休克,被就近送往綜合性醫療機構進行搶救,萬幸留住了生命。目前該醫療機構及王醫生已被行政機關立案查處,同時,相關線索也已移送公安機關。市衛監建議就醫者在接受醫美診療服務前要仔細查看醫療機構公示信息,包括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執業資質、診療科目、醫療美容服務項目等。醫療機構如要開展全麻手術,則必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許可設置的麻醉科;麻醉醫師應注冊或多點備案于該機構。>>>觀點醫美商業化帶來問題多 愛美者須清醒我的美麗我做主,但是并不是想怎么整就這么整!上海市醫美質控中心秘書長孫寶珊想提醒這些年輕人們。“愛美的同時,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切忌沖動消費!手術大小不同,對人體的損傷程度不同;達到一定的量,就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比如說全腰腹部抽脂、雙大腿抽脂,達到一定風險,就不能再做下去了。”孫寶珊是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教授,做了近20年醫療質量監控工作。孫寶珊教授說,當前醫美的商業化帶來了諸多管理上的問題,需要不斷地規范和完善。未來要進一步完善醫美項目,開展手術風險評級,在改善行業管理,降低醫療風險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創新。在他看來,作為醫療機構應該有明確的告知義務,術前與就醫者簽訂手術同意書、知情書、告知書,書面口頭均應詳盡告知治療的適應癥、禁忌癥等,在已詳細告知解釋治療項目并征得就診者同意后方可進行相關治療,充分保障就醫者的知情同意權。>>>措施“生態化監管” 加強培訓 簽署承諾目前,在上海6000多家醫療機構中,有300多家醫療美容機構,占5%,從2017年開始,衛監所對全市248家醫療美容機構進行量化分級管理和評估,將這些機構分為ABCD四個等級,評估結果發現,A級為10多家,D級也有10家。從評估結果來看,上海的醫療美容行業整體相對是規范的。在提醒就醫者理性的同時,滬上監管部門也在加強對醫美行業的規范。今年,在社會熱度較高的醫療美容領域,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美容生態化監管”的創新模式,將構建“機構自管、行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多元化監管體系為醫療美容監管的根本目標。為此本市衛生監督部門就醫療美容機構的監管開展了一系列舉措,并將致力于為老百姓打造安全、放心的就醫環境做出努力。今年6月,共計326家醫療美容機構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監督所參加了培訓。培訓內容涉及衛生、廣告、藥械、物價、醫療質量、麻醉知識要點等內容,為全市社會辦醫療美容機構依法執業進行培訓。在上海市社會辦醫協會主辦、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監督所的牽頭下,7月7日本市舉辦《上海市社會辦醫美機構依法守信倡議書》《自律公約承諾書》簽約儀式,14家社會辦醫美機構首批簽約。而下一步,7月將完成全市醫療美容專科機構《自律公約承諾書》的簽署。本市目前已根據相關工作要求完成了社會辦醫療美容機構自查自糾工作,要求各醫療美容機構根據自查內容查找機構在執業中存在的問題并完成整改。下一步,本市將根據《上海 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要求,繼續與各部門聯合針對醫療美容執業中存在的頑疾開展專項執法。“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機構加入到這個承諾中來,讓醫療美容行業更加規范。”上海市衛健委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監督科科長劉洪表示。>>>提醒記得索取病歷資料和票據作為醫療機構,必須要公示本機構的相關信息,包括其醫務人員的資質、診療科目,美容項目收費標準。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社會辦醫療機構可以對服務項目和價格自主定價,但必須要進行公示,并按照公示價格進行收費,否則就醫者可以進行維權。就醫者要充分了解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執業資質、診療項目、醫療美容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要向其說明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就醫者的同意。同時,就醫者可向醫務人員核實相關藥品、醫療器械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確認使用的假體、注射填充材料,其防偽可追溯條形碼記載到病歷等相關記錄中。就醫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后,可索取病歷資料和票據。關鍵字標籤:海芙音波拉提
公司簡介 │ 最新消息 │ 產品項目 │ FAQ │ 聯絡我們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網路SEO服務 版權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